原本我是带着看一个犯( fàn)罪片的心情去看的,毕竟( jìng)这是翁导的舒适区。在犯( fàn)罪片的领域,翁导总是独( dú)树一帜,犯罪和猎奇永远( yuǎn)不是他的展现重点。我预( yù)想可能看到的是《踏血寻( xún)梅》里两个边缘人的杀戮( lù)和救赎,或者是《风再起时( shí)》那样以犯罪为依托的时( shí)代史诗,却没想到导演好( hǎo)像也预判到了观众的预( yù)判,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呈( chéng)现——罪犯亲属承受的“灭顶( dǐng)之灾”和“灾后重建”。
关于“灾( zāi)后重建”,观众第一时间可( kě)能会想起韩国的《素媛》。以( yǐ)往以犯罪为背景的影片( piàn)要么还原真相要么挖掘( jué)原因,而《素媛》和《爸爸》都只( zhǐ)将犯罪部分作为了故事( shì)的触发事件,《素媛》的重点( diǎn)放在受害者和受害者家( jiā)属的关系上,而《爸爸》会更( gèng)复杂,即便同样讲重建,而( ér)这次重建却更为艰难,因( yīn)为要重建的主角是犯罪( zuì)者和受害者共同的家属( shǔ)——爸爸——凶手是儿子,死者是( shì)爱妻和幼女。
若他原谅凶( xiōng)犯,便是背叛了妻女,若他( tā)不原谅,他将失去最后的( de)亲人——尤其是,儿子并不是( shì)完全的坏人,他是真的病( bìng)了。
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( ne)?这是导演抛出的第一个( gè)难题,我想这个问题放在( zài)任何人身上都难以轻松( sōng)应答。
关于犯罪部分其实( shí)并不复杂,上高中的儿子( zi)由于精神问题,总觉得耳( ěr)边有个声音要他杀死母( mǔ)亲和妹妹,于是少年在虚( xū)幻中拿起屠刀杀死至亲( qīn)后才恍然惊醒,报警自首( shǒu)。在犯罪片里,往往观众更( gèng)为关心犯罪者的犯罪动( dòng)机,究竟是什么导致一个( gè)高中生能够杀害至亲,是( shì)原生家庭之恶吗?是校园( yuán)霸凌吗?是社会问题吗?“爸( bà)爸”也想知道。
而纵观整个( gè)影片,我们可以清晰地感( gǎn)受到,这个“爸爸”并无原则( zé)性、本质性的问题,他只有( yǒu)缺点而无过错,他只是一( yī)个老派、有点粗线条的普( pǔ)通传统父亲,但看细节他( tā)完全算得上是个好“爸爸( bà)”了,他虽然有点嘴硬但永( yǒng)远心软,他口袋拮据不想( xiǎng)儿子买太贵的自行车,但( dàn)是看到儿子失望的眼神( shén)还是咬牙买下。那么,杀人( rén)动机和凶手的母亲相关( guān)吗?也不是,儿子想要一台( tái)新手机,爸爸觉得没必要( yào),但细腻的妈妈悄悄给儿( ér)子买了,她知道有时候两( liǎng)个男人的交流往往不那( nà)么顺畅,她告诉儿子家里( lǐ)不是讲道理而是讲爱的( de)地方,她温柔细腻,善良能( néng)干,也不是她。那么,是妹妹( mèi)吗?妹妹善良活泼,虽然有( yǒu)点三分钟热度,总是喜欢( huān)和哥哥吵吵闹闹,这会严( yán)重到让哥哥患上精神分( fēn)裂症吗?
若爸爸有错,他认( rèn)错认罚,那如果他无错呢( ne)?
于是导演抛出的第二个( gè)难题来了,并无过错却被( bèi)迫承担着最严重的后果( guǒ)的人们,他们该怎么办呢( ne)?他们又能责怪谁?
刚开始( shǐ),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灭( miè)顶之灾,巨大的痛苦让“爸( bà)爸”完全麻木了,他空洞地( dì)重复原有的生活,仿佛忘( wàng)记了这件事。他不断地回( huí)忆过去,想从中找到一丝( sī)丝蛛丝马迹,他想知道到( dào)底谁错了,到底哪错了,为( wèi)什么所有幸福一夜之间( jiān)毫无预兆的崩塌了。而就( jiù)在他的细节里,我们看到( dào)他与妻子如何相爱,如何( hé)为了两个孩子努力经营( yíng)。他们的幸福越细节,越让( ràng)人感受到人生之无常。
于( yú)是爸爸开始努力地给精( jīng)神病院里的儿子写信,他( tā)笨拙地学习打字,幻想着( zhe)机灵可爱的小女儿在教( jiào)他,他写不出什么大道理( lǐ),只会质朴地描述自己的( de)生活和进步,希望能收到( dào)儿子的回信。
刘青云教科( kē)书般的表演,精准的区分( fēn)了隐忍和面瘫的区别,自( zì)从惨剧发生后,爸爸的表( biǎo)情少之又少,而就在这少( shǎo)有的表情里,我看到了一( yī)个爸爸的无措、悲恸、自责( zé)、反思与愤怒。
爸爸重复着( zhe)以往的生活,缅怀着妻女( nǚ)。当时女儿收养了一只流( liú)浪猫,流浪猫喜欢叼走家( jiā)里的地漏,还喜欢翻窗出( chū)去玩。妻子叮嘱多买几个( gè)地漏,还要封窗。当时“爸爸( bà)”不以为然,失去妻女后,他( tā)每天都去买地漏,买一打( dǎ),他甚至能脱口而出一打( dǎ)地漏的价格,他总在加固( gù)窗户,他觉得是不是当时( shí)能多做些什么,她们就不( bù)会离去。
最让我震撼的一( yī)个细节是,失去妻子许久( jiǔ)后,孤独的“爸爸”第一次想( xiǎng)找个妓女却被骗,他大怒( nù)地砸家具,痛骂脏话,但其( qí)实所有脏话只有一个含( hán)义——“为什么”?
为什么他深爱( ài)家人却天人两隔?为什么( me)他疼爱儿子儿子却变成( chéng)杀人凶手?为什么他努力( lì)生活到最后妻离子散?他( tā)到底做了什么坏事天意( yì)要如此弄人?
爸爸到最后( hòu),都没有找到答案,人们总( zǒng)是热衷于找到一个答案( àn),一个理由,一个动机,这可( kě)能也是导演想探讨的,或( huò)许很多东西根本没有答( dá)案。
若说无常才是有常,你( nǐ)会不会觉得是在诡辩?
除( chú)了视角和复杂的议题,导( dǎo)演的诸多构图和画面也( yě)颇为惊艳,我印象深刻的( de)有好几处。
一次是儿子杀( shā)害妈妈和妹妹的时候,导( dǎo)演用全家福的相框的反( fǎn)射来呈现,既避免了过于( yú)血腥的画面,又让这个镜( jìng)头显得意味深长。还有一( yī)次是爸爸的努力终于打( dǎ)开了儿子的心房,二人隔( gé)着玻璃见面,彼此倒映在( zài)对方身上,你中有我,我中( zhōng)有你,暗示着爸爸和儿子( zi)血浓于水又各自成长,终( zhōng)于再次能够面对彼此。
本( běn)片的摄影也非常值得一( yī)提,男女主隔着门帘的吻( wěn)戏,甜蜜又暧昧;失去妻女( nǚ)后陷入回忆的“爸爸”的几( jǐ)次打光都十分优秀,让人( rén)过目不忘。
虽然故事沉重( zhòng)悲伤,但导演并没有选择( zé)过冷的色调,全片的色彩( cǎi)都很明亮,调子偏暖,像极( jí)了一个洞穿世事的智者( zhě)在用和解的语气和世人( rén)讲述一个原本很悲伤的( de)故事,但他的讲述方式却( què)在努力地化解其中的寒( hán)冰,让生命不能承受的重( zhòng)量尽量轻盈,千帆过尽,哀( āi)而不伤。
从本片中不难看( kàn)出导演的狡黠中的深沉( chén),细腻中的悲悯。可能在导( dǎo)演眼里,生命本就是荒唐( táng)无解的,而渺小脆弱的人( rén)们总是爆发出奇迹般的( de)坚韧,总是有办法度过一( yī)个又一个无解的寒冬。